關於我們-大溪厝水環境教育園區

本園區為嘉義市政府爭取前瞻水環境建設經費興建而成,園區占地約0.6公頃,設有1座日處理量3,000CMD之礫間接觸曝氣氧化槽及水域面積0.2公頃之人工濕地,利用水中微生物及水生植物去除生活污水中之污染物,淨化過程不需添加藥劑,對環境最為友善。此外,本園區還有環教教室、球場及兒童遊具設施,為嘉義市首座結合水質淨化、生態保育、環境教育及休閒遊憩之綜合性場域。

園區運用低環境衝擊與資源循環永續理念,並以對環境與全齡使用者友善之角度規劃設計,且導入節能省水巧思,扭轉原先荒煙漫草破敗髒亂的景觀,入口意象由在地藝術家利用磁磚馬賽克拼貼及廢鐵件創作而成,表現出水與綠的自然環境與飛鳥生態意象,所營造出親水環境獲得2022年公共建築景觀類建築園冶獎殊榮。

本園區可處理大溪厝分線水體水量設計為3,000CMD,設計處理水質分別為BOD5 (生化需氧量)≦6 mg/L或去除率≧80%、SS(懸浮固體物)≦12 mg/L或去除率≧70%、NH3-N(氨氮)≦5 mg/L或去除率≧60%。

園區導覽圖

本園區為東西長約 550 公尺,南北最高不超過 60 公尺之狹長基地,被周邊既有道路及排水路分割成四大區塊,由東至西為礫間處理區、環教廣場區及人工溼地區。

大溪社區活動中心

大溪社區活動中心建造於民國68年,12層的建築至多可同時容納50人,鄰近園區約200公尺,作為本場域之解說導覽之環境教室及雨天備案場地。

礫間處理區

本區域水質淨化核心之第一階段,利用礫間接觸氧化槽之地下化設計構思,於槽體上端及鄰近空間,設置籃球場、綜合球場(羽球及網球場)、停車場(汽車、自行車),強化地上空間使用性。

另利用廢棄貨櫃物加工為中央控制房,作為園區電力、自動控制系統之管控空間。礫間處理區亦設置地下化檢視廊道,供參訪民眾透過檢視窗,了解礫間處理水質淨化效能,而廊道內部採用天井透光特性,提高廊道內部光亮度,減少電能之消耗。

本區域主要功能為利用天然卵礫石作為介質,使水中微生物附著於礫石上生長形成生物膜(biofilm),水中有機污染物與生物膜接觸後被微生物分解,而進行水體有機質含量削減去除。

淨化處理系統截取流經大溪里聚落之大溪厝分線生活污水,經沉澱池將泥沙等無機質沉降後流入礫間接觸曝氣氧化槽,有機污染物在此好氧環境內被水中微生物分解,處理後水送往人工濕地。

人工溼地區

本區域為水質淨化核心之第二階段,透過人工濕地水質再淨化之效能、結合鄰近農田生態風光,彰顯生態多元化營造效果。共分為4池人工濕地進行串聯,前2池區域設置人行步道讓民眾蒞臨觀賞,後兩池則避免生態干擾理念,使生物得以棲息;另在人工濕地尾端設置賞鳥亭,讓在地愛鳥人士,更能在不干擾鳥類狀態下,悠閒觀賞鳥類翱翔天際之美感。

環教廣場區

特利用廢棄貨櫃屋予以再利用,而設計環教教室及廁所使用;基於考量在地老人、健身、兒童休憩及環教教室上課之餘娛樂用途,特於環教廣場空間內設置健身器材及遊具器材,使整體應用除了環教課程需求,更能提供在地里民一處娛樂休閒地點。

交通資訊

搭乘大眾運輸工具

公車線搭乘BRT公車7211、7212車次,由嘉義市轉運中心(臺鐵嘉義站後站)→高鐵嘉義站或由高鐵嘉義站→嘉義市轉運中心(臺鐵嘉義站後站)方向,途經大溪厝站下車。

轉騎乘YouBike微笑單車,站點位置於大溪路/高鐵大道(東北側),路程約10分鐘即可抵達本園區。步行距離約1.5公里,預計走路為18分鐘。

自行開車

開車接國道一號/國道1號前往太保市的中山路一段/159縣道。

從國道一號/國道1號的264-嘉義號出口下交流道,繼續走北港路/159縣道,左轉開往大溪路,沿路走到底即可到達本園區。